新型职业农民的“领头雁”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2018-04-19 12:10:56

刘欣本报记者郝凌峰

“这玉米深松全层施肥精播机集机械深松、免耕播种多层施肥等多道工序于一身,让种植玉米更省事儿,种植的玉米抗倒伏、长势旺、产量也高。”4月中旬,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柳林屯乡天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军海指着院子里一字排开的农业机械说。

赵军海是东牛村人,1987年被中科院栾城185试验站聘为果树技术员,成了一名合同制工人,但他并不满足于端了一个铁饭碗,而是刻苦学习果树科学管理技术,希望能学以致用回乡带富家乡父老乡亲。2000年4月,掌握了科学务果技术的他回到了东牛村重新做一名农民,并牵头成立了天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赵军海通过栾城区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培训,终于拿到了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成为栾城区首批持证新型职业农民。“我不仅要做一名新型职业农民,还要带头让我的社员都成为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赵军海信心十足地说。

近年来,栾城区通过组织学习培训、考核认定,像赵军海这样“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增加,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正在逐步扩大。

在东牛村,合作社的成立让社员尝到了甜头,47岁的杨建国便是受益者之一。杨建国在村里有8亩承包地,由于土地少不能规模经营,播种、施肥、除草、浇水、收割这些地里的活儿只能自己干,有心在农闲时外出务工,但又怕耽误地里的活计,所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15年,杨建国将土地全部流转给合作社,自己则在合作社打工,这样一来就缓解了他的家庭困难。

“我现在浇地不用拿锨、喷药不用进田、种地也不用跟耧,跟城里人一样按时上下班,还能轻轻松松挣大钱。”赵建国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只是靠种地获得收入,现在把土地托管给合作社还能挣双份钱。合作社每年给我家土地流转费1.12万元,我在合作社上班还能挣2.16万元,这样一来比自己种地每年还能多挣2万多元呢。”

“一个人富不算富,一想到是我带领农民共同致富,成就感倍增,劲儿头更足!”赵军海美滋滋地说。截至目前,天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共经营耕地1.3万余亩,建有2个种植基地和1个育种基地,辐射栾城区5个乡镇26个村,覆盖47个合作社、种植大户,涉及农户3000余家,每年带动农户增收高达585万余元。

相关新闻